特朗普的经济学猛药:“重伤主义“

如果说 21 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一台高速运转的 MRI 扫描仪,那么唐纳德·特朗普显然更偏好 17 世纪的放血疗法——在他看来,流动的血液随时可能叛逃,而抽掉它便能“让美利坚再次强健”。这套古老技艺在经济史上有个文雅的名字:重商主义;但在白宫橢圓形辦公室里,它穿上一件新绣的金色西装,摇身变为“重伤主义”——创伤疗效据说立竿见影,至于患者是否挺得过去,另当别论。
世界主要经济学流派时间线鱼骨图(含总统关联)
重伤主义的第一味药材是关税。特朗普把关税描绘成对外邦的不流血空袭——既能震慑又能创收,还是一剂无需国会批方的万能灵药。于是,钢铝税像冷战时期的防空导弹,再次矗立在港口的起重机旁;大豆与玉米则被迫穿上战壕里的头盔,在风声鹤唳的航运市场里蹑手蹑脚。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粗暴:只要在“美国制造”前加上一个“Only”,一切外来竞争者都会像夜店里灯光亮起后的舞客——狼狈散场。
与古典经济学所鼓吹的“看不见的手”不同,特朗普信奉“看得见的拳头”。他把亚当·斯密那双纤细的苏格兰手换成纽约地产商的豪横铁拳:谁敢在贸易顺差表上写下“中”、“欧”或“OPEC”这样的不祥字符,便会立刻遭遇一记关税上钩拳。若对方不鞠躬认错,下一拳——出口管制、投资审查或“国家安全豁免”——已在袖口蓄势待发。对他而言,保护主义不是经济政策,而是真人秀的收视密码;只要拳头够快、动静够大,观众就会忽略弹幕里滚动的成本转嫁和通胀阴影。
第二味药材是本国优先的税收调配。减税与补贴在特朗普字典里从不矛盾:对内减、对外加——这才符合重伤主义的精髓。减税让资本市场像被灌了氮气的棒球,短期飞得更远;补贴则像向国内选民递上的玫瑰,虽然带刺,却足够鲜艳。只是财政赤字也悄悄登场,当它被记者问及,“重伤主义”大师挥手一笑:“打印机还没停,只是没必要让你们看进纸口的方向。”
第三味药材是汇率口水战。在推特时代,一条 280 字的咒语足以让美元指数在亚太交易时段颤抖。特朗普深谙“言语干预”之道:只要对人民币或欧元发动舌头袭击,华尔街的外汇交易员便会像收到红色高温预警的出租车司机——立刻调高计价器。市场波动越剧烈,越能为“重伤主义”凑出一首背景鼓点,让选民在噪音中误以为有人正在为他们浴血奋战。
然而,药性终须过肝肾。对外关税的成本被转嫁进了沃尔玛货架的价格签;对内减税的缺口则躲进赤字深巷,等待下一任财政部长掏腰包。重伤主义的针头拔出,留下一圈紫色淤痕——供应链外迁、制造业机器人化、合伙人律师团队壮大——却鲜有人愿意细数。就像中古炼金术士留下的一地铅渣,特朗普的关税坩埚最终也没有炼出黄金,只炼出了更昂贵的钢筋与更便宜的选举口号。
历史学家也许会在未来的教材里补上一章:“特朗普时代的重伤主义:让关税再次伟大。”这一页旁白或许这样写:当 18 世纪的幽灵被召回白宫,全球化的肌理被划开新的口子;但手握银针的人,却在镜头另一侧挥手致意——那枪弹般飞出的推文,才是真正的药引,射向所有敢于打量伤口的目光。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