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rnote翻墙进入中国,钱途未卜

evernote印象笔记_logo

在存储最为敏感的个人隐私数据方面,Evernote在中国用户心目中的地位有些类似进口奶粉,有很高的品牌溢价,但印象笔记的出现让这一优势变得模糊起来。

 

全球广受赞誉的“云笔记”品牌Evernote中文有了一个官方的中文名字:“印象笔记”。Evernote 首席执行官 利宾(Phill Libin)在昨日的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2012的演讲中正式宣布推出中文版Evernote服务——“印象笔记”。同步推出的还有“印象笔记-圈点”(Skitch)、“印象笔记-人脉”(Hello)两个产品。

本月初,Evernote确认获得7000万美元融资,其中投资方包括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 Capital)在内。随后,Evernote宣布进行全球化扩张战略,包括进入中国市场、收购其他企业、开发企业账户等。现在,Evernote用户已达3000余万,付费用户也在100万左右,其现金储备超过1亿美元,公司估值高达10亿美元。

印象笔记_office

据悉,Evernote在北京组建的“北京印象笔记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始运营,并正式推出了“yinxiang.com”的中文域名官网。作为一款已经获得全球用户好评,且全球版已经能很好支持中文的跨平台产品,Evernote以建立本土公司的方式高调进入中国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作为Evernote的老用户,本人对国际版Evernote的功能已经完全满意,唯一的担忧就是Evernote的程序获取和更新经常会出现服务器无法连接或者速度慢到无法忍受的情况,有随时被“墙”的危险。更糟糕的问题的是Android和iOS用户无法进入支付通道(中国的Android用户甚至无法在Google官方电子市场下载到Evernote,而iOS用户至今也无法通过银联支付)。

从目前获知的信息来看,推动中文开发生态圈的发展,与本地社交网站深度整合、本地化支付和政策合规(避免被墙)是Evernote深度进入中国的四个重要原因。

Evernote在官方博客中指出,除了提升中文用户体验外,推出与Evernote并行的“印象笔记”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新的印象笔记 API将帮助中国的开发者更容易开发出好的应用和插件。开发者还可以选择让产品与全球版Evernote或本地版“印象笔记”程序中的一个或者全部对接。
    2. Evernote的中国本土公司还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和支付方协作,使之符合中国互联网的规范。
    3. 印象笔记还将在中国本土提供中文客户支持。

Evernote的官方博客还透露印象笔记团队和Evernote团队的开发工作将并行开展,同时会相互分享代码和功能。Evernote国际版上的Facebook和Twitter分享按钮显然在中国只是个摆设,不过“印象笔记”一开始还不会出现中国本土的社交分享功能按钮,Evernote在官博上表示随着与中国社交分享网站的整合完成将推出本地化的分享按钮。(例如新浪微博、人人网等)

中文版还是中国版

严格讲,印象笔记并非Evernote的中文版,而是一个后端相对独立的中国版产品。

对于中国的上百万Evernote老用户来说,可以选择在印象笔记中开设新的账户,将部分或者全部笔记拷贝到新的本土账户中,享受本土账户的高速和可靠性。至于迁移的方法,Evernote的官博给出了一个指导页面。Evernote宣称迁移到新账户后原有的Evernote产品功能将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实际上问题并未如看上去那么简单,例如,上面提到的,Facebook、Twitter社交分享按钮未来将变成类似新浪微博和人人网之类;再比如,与Google支付模块的分离可能会导致Android用户无法在Google Play上找到“印象笔记”。

其实,我们可以把Evernote在中国的落地看做是云计算国际化的案例,亚马逊的AWS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Evernote的中国计划最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政策合规。Evernote在官博中指出“印象笔记”的隐私保护遵循三大原则:你的数据是你的;你的数据被保护;你的数据可携带。但是Evernote也强调,印象笔记的用户需要认识到:中国政府有权访问他们的数据。

不过Evernote官博表示Evernote和印象笔记的后台数据是隔离的,国际版Evernote的数据不会分发到印象笔记的服务器/本地数据中心,反之亦然。Evernote还承诺现有的国际版服务将会继续运行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服务器上,受美国隐私法保护。但“中文版”和“中国版”的并行运作毫无疑问会让新老用户感到异常困惑。

Evernote还表示并不担心山寨问题,但实际上在Evernote宣布进入中国时,已经有了一个外观识别高度一致的山寨产品:麦库记事。此外,盛大、网易等公司也还发布了类似的云笔记产品。与这些竞争产品相比,Evernote国际版的中国用户看中的正是Evernote的隐私保护更加靠谱,在存储最为敏感的个人隐私数据方面,Evernote在高端用户群心目中的地位有些类似进口奶粉,有很高的品牌溢价,但印象笔记的出现让这一优势变得模糊起来。

Evernote的中国之旅能否顺帆顺水,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成功也许会给LinkedIn等企业指出一条明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通过田溯宁进入中国的美国互联网企业,大多命运多舛。

印象笔记的宣传片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关于作者

能用IT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极客、科技作家、周末画报专栏作家、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资深撰稿人;著有《软件的黄金时代》。邮箱:liuchaoyang@ctoc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