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加罗尔神话破灭,印度IT滑向深谷

图片:George Dagerotip

在过去二十年里,印度IT服务行业曾是一台高效运转的“出口机器”。以TCS、Infosys、Wipro 和 HCL Technologies 为代表的“四大天王”,凭借对美国经济的强依赖和“出口乘数效应”,实现了飞跃式增长:美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印度IT出口就能增长4倍以上。

但这一黄金时代正在退潮。

乘数效应失灵,增长模型告急

数据显示,印度IT行业赖以生存的“出口乘数”已从峰值4.1倍滑落至1.6倍。更严峻的是,这种下滑不是短期波动,而是结构性衰退的预兆。曾在金融危机和疫情后迅速反弹的行业,这次显得沉重而迟缓。

为什么这次不同?

客户的钱不再流向“老IT”

企业的IT预算并没有消失,但钱流向了云平台、SaaS和AI基础设施,而不是传统的“人力外包”服务。这意味着TCS们熟悉的“按人头计费”的模式,正在被悄然抛弃。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的大客户也不再单纯依赖印度外包商。他们正在印度自己设立“全球能力中心”(Global Capability Centers,GCC),并且数量正以每年120家的速度迅猛增长——六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40家。这不仅切走了传统IT服务商的蛋糕,更直接抢走了最核心的印度技术人才。

老巨头“跌份”,新玩家“吃香”

市场格局正在碎片化,原本“躺赢”的老巨头陷入各自的麻烦:

  • TCS:行业老大哥不仅失守传统垄断行业(BFSI等),股价今年已下跌超过25%,上周又宣布裁员2%以维持利润率。
  • Infosys:在AI领域追得紧,但AI带来的“效率红利”正被客户要求分享,导致收入并不增反降。
  • Wipro:沉寂数年后突然爆出两个大单,总值超10亿美元,但能否续命仍存疑。

相较之下,中型IT公司由于组织结构更轻、服务更灵活,反而跑赢了大盘。它们正以更高的复合年增长率迅速蚕食传统大厂的市场。

外敌复苏:Cognizant卷土重来

曾被印度同行超越的美国IT公司Cognizant正在反攻:其过去12个月订单增长6%,营收增长预期上调。尤其在BFSI这个印度传统强项领域,Cognizant同比增长6%,发出了清晰的威胁信号。

AI是机会,还是催命符?

AI是整个行业的“潘多拉魔盒”。一方面,它打开了智能运维、自动化测试、生成式开发等新项目的大门;另一方面,它也在摧毁“人力密集型”的计费逻辑。

Infosys坦言,AI在多个业务线带来了5-15%的效率提升,但客户正在据此压价、砍合同。本质上,这是一场从“按劳收费”到“按结果计价”的范式转移。

而这,正击中了印度IT行业的软肋。

投资者用脚投票,估值全面失血

股市早已先知先觉。Nifty IT指数目前与Nifty 50大盘持平,而通常IT板块应有15-20%的溢价。更糟的是,与纳斯达克相比,Nifty IT已打了近八折,反映出对印度IT未来增长失去信心的资本情绪。

市场研究机构指出,自2025年初以来,主流IT公司的2026财年每股收益预测几乎全线下调。其中,LTIMindtree被下修最多,幅度达11.9%。

班加罗尔,不再只属于印度IT巨头

这一切指向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印度的“技术工厂”光环正在褪色。全球企业不再依赖印度巨头“代工”,而是亲自入局,建立自己的“印度办事处”;而AI革命带来的计价模式重塑,正逼迫整个行业从人力密集转向高附加值输出。

这不是一次周期性的寒冬,而是一场模式崩塌的地震。

TCS和Infosys们若不能在AI时代找到新的商业逻辑,也许下一个“班加罗尔奇迹”将不再属于它们。现在,所有人都想拥有自己的“印度”,而不是租用别人的。

参考链接:https://indiadispatch.com/p/the-great-indian-it-squeeze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标签:


关于作者

隐私已经死去,软件正在吃掉世界,数据即将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