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用重刑嫌犯“带货”,AI内容风险治理刻不容缓

一张售价不到10美元的花衬衫,将中国跨境快时尚电商巨头希音(Shein)与一桩举世瞩目的谋杀案主角缝合在了一起。

嫌犯“带货”,一场典型的AI治理灾难

近日,有眼尖的网友在Shein网站上一款名为“男士春夏新款蓝色小碎花白衬衫”的商品页面,发现了一张熟悉又令人不安的面孔。页面上的男模,与因涉嫌谋杀美国联合健康集团前CEO布莱恩·汤普森而被捕的 路易吉·曼吉奥尼(Luigi Mangione) 容貌高度相似(题图)。

这场“人肉搜索”迅速发酵。有技术用户利用人脸识别工具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高达99.9%。而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是:曼吉奥尼自2024年12月被捕以来,一直处于在押状态,绝无可能为Shein拍摄任何商业照片。

社交媒体瞬间引爆。舆论风暴不仅指向Shein,也让曼吉奥尼背后颇具争议的“哥特粉丝圈”和“黑暗粉丝文化”再次浮出水面。

Shein的回应迅速但标准:“图片由第三方卖家提供,发现问题后已立即下架,并启动内部调查,将加强对合作商家的监控流程。” 这个看似滴水不漏的“甩锅式”回应,恰恰暴露了其商业模式中最脆弱的一环——平台监管的失控。第三方卖家Manfinity为何会提交这样一张图片?Shein的审核机制为何会对其视而不见?

这件花衬衫的背后,是一场典型的、由多重审查机制失灵共同导致的AI治理灾难。

信源失考、平台失控、算法失语

生成式AI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正成为Shein这类快时尚电商的“增长飞轮”。海量上新、快速测款、多样化展示……AI模型似乎是实现这一切的完美工具。然而,在这起事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三道关键的治理阀门已经彻底失灵。

1. 信源失考:内容审核形同虚设。 这张“模特图”的源头是什么?是AI模型利用了曼吉奥尼公开的新闻照片作为训练数据,还是卖家有意为之的“恶作剧”?无论动机如何,一个核心问题是:这张脸的使用是否获得了授权?是否明确标注了“AI生成”?显然,答案都是否定的。

卖家Manfinity将这张带有极端敏感人物特征的图片上传,而Shein的系统并未触发任何“近似公众人物”或“高风险内容”的警示,第一道防线就已宣告失守。

2. 平台失控:“代运营”模式的致命缺陷。 Shein的平台模式,使其自身并不直接掌控所有商品的设计与视觉内容生产。风险被转嫁给了成千上万的第三方卖家。这种模式在追求规模和速度上优势显著,但在风险控制上却捉襟见肘。当平台将内容生产的责任外包时,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协同审核与惩戒机制,就等于将品牌声誉的“命门”交到了无数个不可控的第三方手中。

3. 算法失语:AI的“去语境化”吞噬伦理。 这或许是其中最令人警醒的一点。对于生成式AI模型而言,曼吉奥尼的脸仅仅是一堆可被学习、模仿、重组的像素数据。它不理解这张脸背后所关联的“谋杀嫌犯”这一社会身份,更无法感知其所代表的伦理与情感冲击。算法强大的“去语境化”能力,将一个具有严肃司法与社会意义的符号,彻底“消化”成了一个无差别、无历史、无背景的“普通模特脸”。技术的中立,在此刻显得冰冷而危险。

法律红线与信任危机:AI的“快”与品牌的“慢”

如果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主要法域或受欧盟监管的市场,Shein可能面临的远不止是舆论谴责。

从法律视角看,美国多个州(如纽约州民权法 §50/51、加州民法典 §3344)都明确规定,未经本人同意,将其肖像用于广告或商业销售,构成对肖像权/形象权的侵犯。即便Mangione是公众人物,其肖像在商业用途上依然受到严格限制。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启动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以及欧盟正在推动的《人工智能法案》(AI Act)都明确要求“AI内容透明标注义务”,即平台必须清晰标识AI合成图像,以防误导消费者。Shein此次既未获得授权,也未标注AI合成,已然游走在法律的红线边缘。

比法律风险更致命的,是品牌信任的崩塌。

廉价、高频、紧跟潮流,是Shein们俘获Z世代用户的“流量密码”。但当消费者意识到,“你看到的模特可能是AI合成的任何人,甚至是一名犯罪嫌疑人”时,这种建立在“眼见为实”基础上的购物信任感会迅速蒸发。用“发现即删除”的被动方式来应对,无异于饮鸩止渴。今天可以是曼吉奥尼,明天就可能是任何一个引发公关危机甚至生存危机的人物形象。

Shein们的AI风险管理必修课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于Shein及所有依赖AI生成内容的电商平台而言,GoUpSec人工智能安全专家FunnyG建议企业建立一套低成本但有效的治理框架:

  • 建立“来源可溯”制度: 无论是真人模特还是AI生成,都必须有源可溯。真人需提供授权文件,AI模特则需记录模型名称、关键参数、生成时间等链路信息。
  • 引入“公众人物相似度”风控: 开发或引入自动比对机制,当AI生成图像与公众人物(特别是政治、司法、未成年人等高风险类别)的相似度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人工审核。
  • 强制推行“AI内容标识”: 凡是使用AI合成或辅助生成的视觉内容,必须在页面显著位置清晰标注“AI生成”,并提供简要说明。
  • 设立严厉的“第三方惩戒机制”: 对提交违规素材的卖家,设立从“警告-限流-冻结-清退”的层级式惩罚,并建立违规数据库,防止其改头换面再次入驻。
  • 制定透明的“危机响应SOP”: 建立“快速发现-立即下架-公开透明说明-公布修复措施”的四步危机响应流程,避免含糊其辞或甩锅式的公关回应。

结语

这不仅是一次震惊全球的“AI内容风险事故”,也绝不仅仅是Shein一家平台的疏忽。在生成式AI浪潮席卷电商产业的当下,一条由数据、算法、平台与第三方卖家构成的供应链,其治理真空已然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标签:


关于作者

升华安全佳,安全看世界。GoUpSec以国际化视野服务于网络安全决策者人群,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调研、分析、媒体、智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