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佬“拔网线”,富人们掀起家居去智能化运动

图片:CTOCIO/dalle

当好莱坞的A咖们开始豪掷十万美金,只为拆掉那套“聪明过头”的智能系统时,价值千亿美金的智能家居产业,或许该清醒了。

一个诡异的趋势正在洛杉矶的上流社会蔓延。

曾几何时,没有全套Wi-Fi覆盖、语音激活的智能家居系统,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住的是八位数的豪宅。智能冰箱、智能烤面包机、智能LED灯,和无边泳池、12车位车库一样,是精英阶层的标配。

但现在,风向全变了。欢迎来到“笨蛋之家”(Dumb House)时代。

那些曾经最热衷于“万物互联”的顶层买家,正不顾一切地“重置密码”,试图逃离这个价值1000亿美金的家庭自动化产业。

1. “智能”的诅咒:当便利变成牢笼

智能家居许诺的是什么?是《摩登家庭》里索菲娅·维加拉(Sofía Vergara)曾炫耀的——用手机掌控一切,从安防、电器到媒体系统。

然而,蜜月期结束得很快。现实是:令人费解的操作界面、永无止境的系统更新,以及那该死的、永远记不住的密码。

比弗利山庄的室内设计师Carrie Livingston接手了一个“智能地狱”般的顶层公寓。她的客户继承了前任房主的全套快思聪(Crestron)自动化系统,所有灯光——顶灯、壁灯、台灯——都由房间内的动态感应控制。

“他们在整个家里找不到一个物理灯光开关,”Livingston说。

这套“智能”系统带来了噩梦般的体验:

  • “妻子抱怨说,她晚上每次起夜,系统都会自动点亮她从卧室到浴室一路的灯光,结果就是她丈夫必定会被闪醒。”
  • “而有时候,她走进一个漆黑的房间,无论她怎么挥舞手臂,灯就是打不开。”

结果是什么?Livingston团队花了超过10万美金,把整套系统全部拆除,换回了最原始的手动开关。

这并非孤例。另一位设计师Jamie Bush补充了一个哭笑不得的案例:一个厨房的餐桌暗藏液压升降系统,可以在吧台高度和餐桌高度之间切换。“但你猜怎么着?你需要一个密码。没有密码,桌子就动弹不得。”

想象一下,你只是想吃个饭,却要先“登录”你的餐桌。

这就是“聪明过头”(too clever by half)的代价。当技术不再是服务于人,而是需要人去伺候它时,反噬就开始了。

2. “笨”的复兴:一场新的工艺美术运动

“就像‘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 movement)是对工业化的反抗一样,我们现在正经历一场对智能家居的反抗。”室内设计师Jamie Bush一针见血地指出。

Bush的客户名单里不乏制片厂老板、名流和科技巨头,他发现,这些人“正在寻找更手动、更不复杂的生活场所。”

于是,“笨蛋之家” (Dumb House) 应运而生。

房地产经纪人Matt Witek表示:“我们见证了市场对低技术和无技术住宅的兴趣激增。买家在寻求能自给自足、有韧性,并能从科技驱动的生活方式中撤退的房屋。”

“笨”成了新的炫耀(Flex)资本:

  • 回归被动式设计: Witek手上的一个标价270万美金的新建住宅,抛弃了所有智能系统,转而依靠精妙的太阳朝向实现被动式供暖和降温,并用土掩墙来自然调节温度。
  • 回归物理反馈: 英国小众公司Forbes & Lomax突然成了设计界新宠。他们生产复古的手动开关面板,单价高达800美金。为什么这么贵?Bush说:“客户想要一个真正的、可以拨动的按钮,你必须能‘感觉到那声咔哒’(feel the click)。”

在2025年,“咔哒”一声的物理反馈,比任何语音助手的回应都更让人安心。这背后,是对“掌控感”的重新渴求。

3. 最大的讽刺:科技大佬带头“拔网线”

在这场“去智能化”运动中,最积极的倡导者,恰恰是那些科技公司自己的高管。

设计师Livingston最近的一个项目,客户是网络安全公司CrowdStrike的前全球销售总裁。他为自己有六个孩子的重组家庭提出的要求是:家里的科技含量越低越好。

Livingston为他设计了一个媒体室,里面装满的不是屏幕,而是书籍、棋盘游戏,以及一个由老式克尔维特跑车改装而成的台球桌。

“让空间减少数字化、增加触感,”Livingston解释道,“这能确保家人们真的聚集在那里,使用那个空间。”

这或许是智能家居产业面临的最大红灯:那些最懂技术、甚至亲手打造了数字世界的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选择在自己的私人领地里“拔掉网线”。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永远在线、永远需要更新、永远在收集数据的家,不是庇护所(Sanctuary),而是一个透明的数字牢房。

结语:让“家”回归“家”

这场从洛杉矶豪宅区开始的“去智能化”运动,给价值千亿的智能家居行业敲响了警钟。

厂商们沉迷于功能的“内卷”——用APP控制烤面包机、用餐桌升降考验用户的记忆力——却忘记了“家”的本质是舒适、可靠和安全。

这股风潮并非“反科技”。没有人会拒绝真正好用的技术。人们反抗的,是那些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创造“伪需求”的糟糕技术。当一个售价800美金的物理开关带来的“确定性”,完胜一套10万美金智能系统带来的“随机性”时,这本身就是对所谓“智能”的最大嘲讽。

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的Beth McGroarty总结得很好:“人们正在创造‘笨蛋之家’。”

因为“笨”,意味着可靠;“笨”,意味着隐私;“笨”,意味着你才是房子的主人,而不是那个永远在加载、等待更新的App。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关于作者

隐私已经死去,软件正在吃掉世界,数据即将爆炸